近日,全省道路运输行业按照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局、省交通运输厅等五厅局“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长效治理”的原则,狠抓运力源头、货运源头管控,严格执行“一超四罚”制度,并通过进一步落实企业超限超载治理主体责任、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和促进新型运输技术及经营模式发展,有序推进源头治超工作。
加强运力源头监管
新一轮治超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全面加强道路运输运力源头监管力度,严把营运车辆准入关,全面净化了车辆维修检测市场。一是加强了汽车维修市场监管,严格执行《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依法查处、坚决打击非法经营、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违法拼装改装和承修报废车等违法行为,查处、取缔从事货车非法改装的机动车维修企业。二是加强了营运货车准入管理,严把营运车辆技术关,对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车辆(如:增加承重钢板、加高装货栏板、加长车辆大梁、加宽载货平板、改变罐体尺寸等)不得允许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对涉及更新、新增的普通货物运输、大件运输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要严格准入,防止《道路运输证》配发源头不合规车辆进入市场,明确禁止大件运输专用车从事普通货物运输;对不符合标准规定、非法改装、证货(车)不符的,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不得进行综合性能检测和等级评定。三是加强了对营运货车源头的查纠,进一步严格《道路运输证》配发实际勘验工作,凡在取得公安车辆行驶证后发生车辆技术状况变化、使用备查车辆骗取实勘过关的,不得配发相关证件,并利用日常检查加大营运货车查纠频次,对存在非法改装行为的要及时予以纠正和依法处罚;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抄送的相关信息或情况,进行了及时查纠、责令改正并依法处罚,并作为运输企业诚信考核的依据。
做好货运源头监管
全省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一步立足货运源头,强化货运源头监管工作。一是加强了重点货运源头监管,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当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公安、路政、工商、质监、国土、安监、路政部门对辖区内矿山、水泥厂、港口、物流园区等货物集散地进行摸底排查,将在年底前确定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并通过辖区主要新闻媒体、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二是按照相关法规要求,督促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安装使用称重设备、记录称重信息,从源头杜绝超限超载车辆出场出站上路行驶。三是会同相关部门清理取缔公路沿线的非法煤场、沙石料场及其他货物分装站场,杜绝货车途中加载。四是对货运源头分类监管,根据货运源头装载的不同特点,按照点面结合、分类指导、科学监管的原则,分类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采取执法人员驻点、巡查、视频监控等方式,加强重点货运源头单位货物装载工作的监管。
严格执行“一超四罚”
按照国家五部局、省五厅局相关工作安排,全省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将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治理超限超载“一超四罚”制度,加大对违法超限超载行为的处罚力度。一是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车辆驾驶人、货运企业、货运源头单位分别进行处罚。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和货运车辆驾驶人、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超过本单位货运车辆总数10%的运输企业,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66条规定进行处罚;对指使、强令车辆驾驶人超限运输货物的,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68条规定进行处罚;对允许超载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71条规定进行处罚;对因超限超载发生事故,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公路桥梁垮塌等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源头治超工作台账,建立运输企业、车辆、人员、货物装载源头企业车辆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台账和案件卷宗,完整、准确记录相关违法次数、违法证据资料及运政执法闭环管理措施,将相关记录信息在道路运输经营管理工作中予以应用体现,并将视情对严重失信的企业纳入“信用中国”网站向全社会曝光。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在新一轮治超工作中,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将进一步督促货运企业按照《安全生产法》、《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落实货运装载源头企业责任,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货物源头装载企业合法装载的义务和违法装载的责任,督促源头监管企业建立车辆装载信息登记报送制度,并加强车辆装载信息监管;要求企业加强货车安全管理,定期进行车辆维护、保养和检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非法改装、安全技术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货车投入运营;严格从业人员聘用审核把关和日常管理考核,定期组织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和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有效提升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
建立道路运输行业诚信体系
为有效促进企业履行源头治超义务和责任,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将全面加强道路运输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将超限超载运输企业、运输车辆、汽车维修企业、检测站及相关从业人员违法超限运输行为纳入道路运输行业诚信体系,对超限超载行为建立信用记录,并将相关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统一纳入国家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和“信用中国”网站;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货运企业信誉考核管理制度,建立超限装载企业、货运企业、货运车辆和驾驶员超限运输信誉档案,并在年度审验、业务许可等日常监管工作中加以体现;通过把违法超限超载行为与信用考核紧密关联,让违法违规者寸步难行,进而维护良好市场运营秩序。
发展先进经营模式和技术
为推动运输行业转变发展方式,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发展先进的经营模式和技术,通过推广和发展先进运输经营组织模式和技术,促进源头治超取得实效、巩固源头治超成果。一是将通过加快推广甩挂运输、无车承运人、物流企业联盟等运输组织方式,促进货运企业规模化经营、网络化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二是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运输价格合理形成、运力合理配置和利用,维护道路运输市场正常竞争秩序;三是将积极推广使用安全高效、技术先进、绿色环保的货车,鼓励厢式化、轻量化货运车型发展,重点加大车辆运输车、液体危险货物运输罐车等标准化车型的推进力度,鼓励老旧重型货车提前退出运输市场,对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安装防抱死制动装置和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对三轴及三轴以上货车和货运列车安装限载装置,争取在2019年底前全面实行实时动态监管。
据悉,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同步开展了整治公路货车超限超载行为及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两个专项行动,主要针对货车的车货总重超过规定限值,货车闯卡、拒检、借故堵塞车道、损坏相关设施设备以及不合规车辆运输车上路通行等违法行为,分别划分实施阶段有序推进。在此次全国治超行动中,我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高度重视,积极安排部署,要求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纳入到年度重点工作当中,严格把握道路货物运输运力及装载源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积极主动、多方协作,努力营造安全、高效的货运市场,力求根治运输市场乱象和隐患。
(局货运物流管理处 李富兰)
甘肃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版权所有1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陇ICP备14001550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12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