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在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保稳定、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既定工作目标,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道路客运转型升级持续深化
细化推动16项客运行业转型升级改革措施。调整现行班线客运车辆营运年限。改革车辆营运年限和班线经营期限挂钩制度,在保持客运班线8年经营期限不变基础上,结合《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和道路运输实际,延长435辆班线客车的使用年限;推进班线运力与旅游运力相互转换。引导运输市场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在满足技术、类型等级条件下,实行班线客运运力与旅游包车运力相互转换,累计336辆班线客车变更为旅游包车。加快经营线路公司化改造。扩大客运经营自主权,提高企业主动适应外部竞争的能力,白银、武威、临夏在汽车客运站办理城市候机服务,开通中川机场直达客运班线;引导客运企业将班线营运车辆由大、中型变更为中、小型客车,引导旅游客运企业合理确定大、中、小型客车投放比例,提高营运车辆实载率;加快定制客运创新发展。交通运输部批复我省成为全国首个定制客运试点省份后,省道路运输局及时印发《定制客运服务管理办法》并批复首个试点,真正实现“门到门”、“点到点”多样化、个性化出行。
二、维修检测联网服务便民高效
联合公安、安监制订“安检、综检”合一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提出差异化检测项目和统一检测周期,全面实施车主“交钥匙工程”,督促综检机构公开服务范围、检测项目、收费标准和监督电话等信息,落实签署承诺事项,全省92家综检机构100%完成“两检”数据联网对接、实现“一次上线、一次检测、一次收费”;全省已投入运营的101家综检机构中,除3家因企业改制而长期停业和1家因债务纠纷未进行联网以外,其他综检机构100%实现部省数据对接和全省联网运行,并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现全省道路普通货运车辆异地检测,目前,普货车辆可在全省完成联网对接的任何一家正常运营的综检机构办理车辆综检业务,无需再办理委托检测手续;全省1237家一、二类机动车维修企业(一类172家,二类1065家)100%完成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和平台数据对接,维修服务更加便民高效,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农村运输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建成伯阳镇汽车站等21个乡镇客运站,新增通客车建制村606个,建制村通客车数达到15703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8.30%,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甘肃省道路运输局强化月度督查、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完善工作基础台账、通报约谈工作缓慢的市(州),切实加快建制村通客车工作进度。对于“通返不通”的建制村,要求限期恢复通车;对于具备条件而未通客车的建制村,通过发展农村乘用车客运、电话预约响应等组织模式创新,按期完成建制村通客车攻坚任务。同时,各市(州)运管机构不定期对已通客车建制村通客车情况进行抽查,防止出现“通返不通”问题。目前,已通客车建制村客运班车、城乡公交正常运营、预约电话响应及时,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出行;农村物流取得多样化发展。“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共同体发展态势良好,兰州开通27条农村物流专线,酒泉27个乡镇积极开展运邮合作,张掖市“班车快递”有效衔接各大型超市、物流网点,宕昌县赋予车站网货物流中心新功能。
四、行业“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
全面推行“四办”改革。自去年4月1日起,省级道路运输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行网上行权办理,网上受理行政许可事项604件,全部办结,办结率100%;积极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在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区域内开展9项道路运输事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涉及道路运输的5项事项在全省推开“证照分离”工作,分别取消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实施备案登记、告知承诺制度;取消下放部分行政管理权限。精简汽车性能综合检测、客运站等级核定申请证明材料,将营运客车类型及等级年度复核和省、市际客车年检审工作下放市(州)组织实施;取消了涉及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经营许可等6个事项的12份证明类材料;全面取消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全省约19.88万辆货运车辆从中受益;625家驾培机构100%完成“计时培训、按学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的服务模式改革;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有序推进。兰州、平凉、定西、天水、陇南5个市出台实施意见和网约车服务管理细则,首汽、益民、曹操等11家网约车公司取得了兰州市经营许可证,全省网约车发展规范有序。
五、货运降本增效取得显著成效
货运物流试点进展顺利。5家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整合零散运力2143辆,上传运单91663单,完成货运量83万余吨,网上运费结算7425万元,大幅提升单车月运输量、周转量,有效降低平均等货时间和运价;酒泉亚飞甩挂运输试点通过节点运输使能耗较试点前下降了15%;东运集团甩挂运输试点通过开通零担货运专线使能耗较试点前下降了21.68%;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继续推进。成功申报南向通道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兰州捷时特银川公铁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18年,兰州国际港务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已累计发运南亚班列213列、中欧班列3列、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班列31列,为有色金属、石化产品、建材、等产品国际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物流枢纽集疏功能发挥良好。兰州货运西站、白银市综合物流园区、武都东盛物流园区等7个货运枢纽项目建设加快,有力推动货源、运力、交易信息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货车“空驶率”;清理涉企收费减轻经营者负担。将道路运输证等7种单证牌纸质印制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免费发放,每年降低经营者成本约240万元。
六、绿色出行暨公交优先加快发展
兰州市积极开展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全域公交”网络体系有效解决偏远城区居民出行问题,已开通市区至新区、皋兰、榆中的9条城际公交线路和10余条城乡公交线路,全部县区开通至市区的城际公交线路;兰州、酒泉、嘉峪关等城市加快共享单车投放力度,目前共计投放共享单车、公共自行车约23万辆;全省118个三级及以上客运站中,接入甘肃省联网售票系统的96家,覆盖率达到81.4%,全省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共计售票197.41万张,其中网络售票91.97万张,自助机售票105.44万张;全省新增及更新新能源营运性车辆3637辆[其中:公交车1092辆,出租汽车(含网约车)572辆,其他新能源营运车辆(汽车租赁、货运配送、共享汽车等)1973辆],较2017年(3317辆)增加9.64%。
七、行业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行业共发生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3起,与去年同比事故起数下降25%,死亡人数下降62.5%;完成重大运输保障任务。圆满完成春运、文博会、“十一”黄金周和兰洽会等重要节会保障任务,确保了重点物资运输;市场专项整治力度增强。开展客运班线市场、旅游包车市场、危货运输市场专项整治,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和源头超载超限治理,行业服务质量抽样满意率达到87.43%;科技兴安步伐不断加快。强化“两客一危”动态监控,全省重点营运车辆入网率年度考核全国排名位居前列;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及主动防碰撞系统推广应用顺利;行业维稳综治稳健有力。组织开展行业应急演练22次,加强12328交通服务热线和24小时应急带班值守,有效应对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妥善处置了多起出租汽车停运事件,确保了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八、党建和作风建设工作扎实有效
坚持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新要求。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制定了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分解靠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学习教育全面深化。通过党委组织集中学、领导干部带头学、支部党员主动学、交流发言深入学,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活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行业发展思想保障更加坚强有力;作风建设持续转变。组织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和“唱主角、打头阵、做表率”微党课比赛,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对照“十不准”规定,查找15类40个方面的作风问题,全体干部进行公开承诺、逐条逐项进行整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监督执纪更加严格。坚持干部选拔“四公开”制度、坚持廉政谈话制度,开展任前廉政谈话、廉政集体谈话29人次,告诫谈话1人次,按程序解决了多项历史遗留问题;支部建设有序推进。各支部对标建立了支部标准化“十盒一手册”,严格落实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谈心谈话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得到明显提升。
甘肃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版权所有1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陇ICP备14001550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12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