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正文

我省多措并举推动农村客货运输服务全面升级

来源:甘肃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时间:2025-04-22

近年来,我省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部署,在2019年底全省具备条件建制村100%通客车的基础上,持续巩固建制村通客车成果,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推动城市公交向乡镇及全域延伸,不断创新农村客货运输组织模式,持续提升农村客货运输服务能力,推动农村客货运输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运输服务需求。
截至2024年底,我省农村地区开通客运班线3642条,平均日发班次26148余次,农村客运车辆11440余辆;74个县(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AAAAA级,占比87.06%,皋兰、临泽、榆中3个县已成功创建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金川、永昌、景泰、甘州、成县、合水等6个县(区)正在开展示范创建工作;累计建成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16个,客货邮融合线路478条、客货邮综合服务站点1440个。

创新农村客货运输服务供给   提升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
      科学统筹运力,强化农村运输组织,全力做好道路运输服务保障工作,针对节假日、赶集日、农忙等重点时段运输形势和特点,科学预测旅客流量、流时、流向,提前分析研判形势,制定运输组织方案。针对农民工、务工人员、学生等重点人群回乡返程,适时组织开行务工人员返程、返岗包车运输。
      持续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创新农村客运组织方式,推动城市公交向周边乡镇和全域延伸,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在民乐县探索开行5座车型农村定制客运服务,进一步降低出行成本,适应农村群众出行习惯。截至2024年底,全省所有建制村通客车方式中,公交占比23.62%,班线客运占比76.38%(其中,区域经营占比4.32%,预约响应占比11.63%,定线班车占比84.05%)。
      创新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强建制村通客车与建制村直接通邮工作协同联动,鼓励邮政、快递企业与农村客运经营者开展合作,推进交邮运力资源互补共享,推进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完善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康县“交电邮网络共建,城乡统仓统配共享”和民乐县“交邮融合+电商物流”获评交通运输部第四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环县“实行‘统仓共配+合作进村’模式 推进农村快递物流高质量发展”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
强化农村客运动态监管  提升安全运营保障能力
     及时更新完善、逐级审核全国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信息化台账,强化农村客运运行情况动态跟踪监测,对经营许可到期的线路,采取延续经营、调整运营线路等多种方式保证农村客运线路稳定运行。
     完善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各地严格按照《农村道路旅客运输班线通行条件审核规则》要求,联合公安、应急等部门审批农村客运班线,部分县(区)根据辖区实际,建立新开通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
     积极督促具备条件的农村客运车辆安装动态监控设备,并依托监控信息开展运行安全动态监管。
完善扶持政策保障  促进农村客货运输可持续发展
     为全面提升农村客货运输服务能力,更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需求,先后出台《甘肃省推动农村客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交商邮供”融合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省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农村客货运输发展主体责任,推动建立布局合理、畅通有序、运行稳定、经济便捷的农村客运网络,形成以乡镇客运站、邮政快递企业、运输企业为主体,县乡村物流综合服务新模式。
     “十四五”期间,结合新一轮燃油补贴政策调整,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财政厅修订印发《甘肃省“十四五”期间农村客运、城市交通发展补贴奖励和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每年统筹部分资金,对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给予每年200万元的奖励,对农村客货邮融合示范创建工作予以支持,通过正向激励,调动各地“运营好”积极性,保障农村客货运输可持续发展。同时,我省多地加大地方性扶持政策支持,部分县(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农村客运发展扶持政策,积极主动培育良好的农村客运发展环境。
     对我省6个客货邮融合发展项目给予1150万元补助资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构建集约高效可持续的道路客货运输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全省道路客货运输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心客运科霍奎 货运科尤登亮




甘肃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版权所有1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陇ICP备14001550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12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