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正文

2016年全省道路运输工作亮点纷呈

来源: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局 时间:2017-01-18

      2016年,甘肃省道路运输行业严格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聚焦全省精准扶贫和小康社会建设,紧紧依托交通运输部更贴近民生实事、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重要督办事项及各项目标任务,积极适应新常态,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注重民生服务、调整结构,奋力实现了“十三五”道路运输工作良好开局,全省道路运输发展稳健有序,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省道路运输工作以件件实绩,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答卷,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亮点一:道路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省道路运输行业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总揽运输改革发展工作,服务经济、改善民生,完成春运、五一、暑期、十一等重点时段应急运输工作,旅客出行顺畅,学生流、民工流、旅游流等客流流动有序,重点物资运输及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顺利完成了敦煌文博会运输保障任务,省运管局等被评为“省首届文博会筹办工作先进单位”。陇南等地积极组织“爱心车队”,主动接送高考学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全省道路运输营运车辆达到35.7万辆,道路客货运输持续增长,总周转量增长4.81%,为全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连片扶贫提供了有力的运输保障。全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近61万人,为扩大就业、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基础作用。我省道路运输行业超额完成交通运输部确定的贴近民生实事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互联网引领行业转型升级、道路客运实名查验、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亮点二: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以提升道路客运信息服务水平为导向,以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客票服务为目标,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联网售票工作。建成甘肃公众道路客运联网售票运营服务平台,搭建清分结算、客运信息监测统计分析及辅助决策等数据中心,全年新增联网售票客运站46家,全省具备条件的三级以上客运站全部实现联网售票功能,覆盖14个市(州)和81个区(县)。打造www.gs12328.com售票网站自营平台,选择具有成熟互联网运营服务经验的合作伙伴,建设微信、手机QQ、财付通APP、去哪儿网网站等分销平台,进一步拓展客票销售渠道,全年实现网络售票47万张,售票金额3200万元,分别是上年的8倍和6倍,尤其是节假日等客流量高峰期,网上售票数量达到20%左右,群众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化手段出行的习惯逐步培养形成,有效解决了重点时段群众扎堆购票、“票难买、车难坐”等问题。当前,甘肃作为首批接入全国联网售票服务平台的五个试点省份之一,全面启动了部省联网工作。
      亮点三:城乡道路客运工作推进成效显著。全省城市公交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推动了新型运输和经营方式的发展,激活了发展内生力,深化了行业改革。兰州市政府采取免费乘坐公交车、增加公交车次和延长公交车运行时间等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限行给广大市民带来的不便;平凉市政府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支持更新、购置新能源公交车186辆,新增城市公交线路14条,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意见》,农村客运通达工程由“通班车”转变为“通客车”,发展理念发生重大调整,灵活采取通班车、公交车或者提供预约服务等多种方式方便居民出行,新增通客车建制村505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超过90%。省政府奖励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的农村客运班车全部投入运营,新开通农村年客运班线25条,通达169个建制村,解决了92个建制村不通客车的问题,惠及沿线21万群众。各市(州)至少选择1个乡镇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白银、庆阳等多地开通城乡公交,全省开通或改造城乡公交线路150余条。全省率先在临洮县启动城乡公交新能源化试点,临洮县吉运公交公司开展城乡公交新能源试点,投入纯电动车辆70辆,开通城乡公交线路7条,每条线路单车日发13个班次。平凉市兴达运输公司开展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试点,开通平凉至草峰塬等6条线路的城乡公交,同时设立了电话预约告示牌。陇南运通集团公司按照城乡交通一体化要求,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开展村镇客运试点,投入8座小客车130余辆。白银开通“学生车、预约车、赶集车”定制化客运服务。这些都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也树立了典型,积累了经验,具有较好引领带动作用。
      亮点四:农村道路运输扶贫工作推向深入。立足道路运输资源优势,制定“电商物流+农村货运”实施方案,引导市县自主开展农村物流试点,推进与电商物流等新兴产业融合。庆阳市培育发展了甘肃张小春城乡物流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电商物流企业。陇南昌达汽车运输公司与甘肃天狼电子商务公司依托汽车站成立陇南领军电子商务公司,研发上线“淘陇南”电商平台,解决了现代物流县域最后一公里问题。平凉市天通城乡物流公司率先在崆峒区各乡镇开展物流配送服务,基本形成了以崆峒区为中心辐射毗邻3市10县(区)城乡的物流配送网络。金昌市引导辖区德金物流、金兰物流等公司在农产品集散地和乡村组建分公司,发挥了道路运输“田间地头”的比较优势,方便了农产品运输,提高了群众收入水平。白银市探索建立运商合作、运农携手、拓展服务等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了靖远枸杞、羊羔肉、石门大枣、会宁杂粮等优势农产品线上销售和工业品、消费品乡村线下寄递,切实让广大农民享受了道路运输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积极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亮点五: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加快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制定《甘肃省互联网+道路运输综合服务平台实施方案》,经交通运输部批复,加快开展的全省道路运输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得到省交通运输厅的支持认可,进一步提升为全省交通运输公众服务平台,顺利完成网上乘车、学车、修车等自主服务模块研发,“丝路任我行网站”已于2016年8月1日上线运行,标志着我省道路运输信息化工作由注重行业管理转向保障民生服务,通过网站、APP、电话等应用方式,即时发布交通运输信息,为群众查询出行信息、掌握异常情况提供了便捷,初步实现“一站式”服务、“一号码”响应、“一卡通”互联,提升了全省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行业治理水平;也标志着我省道路运输信息资源由单系统内部整合转向多部门综合应用,将分散在公路、运管、高管、路政等部门的交通数据汇聚,建立数据共享开放标准和机制,有效解决了交通运输服务信息要素分散、资源利用率低、公众服务体验差等问题。截至目前,全省121家汽车站、56家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250家驾培学校,970家维修企业已上传位置坐标和信息,每天更新20多条国省干线路况信息和60多条客运班线信息,实现了全省汽车站、维修场站、购票服务、路况路情等信息的互通共享。网站点击率超过6万次。
      亮点六:道路运输市场监管逐步可测可控。牢固树立互联网意识,研究把握互联网发展特点和规律,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数据互交、平台应用、共享共治等新思维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用“互通共享”重新定义行业监管新模式,有效解决传统监管覆盖面狭窄、成本高、效率低以及监管信息失真等一系列问题。北斗物流云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物流信息8万条,比去年提高了20%。“12328”交通服务监督热线运行平稳,并与全国系统成功联网,10秒接通率平均为70%到75%,即时答复率达到78%。重点营运车辆及12吨以上货车动态监管系统车辆入网率、上线率平均超过99%和90%,平凉东运、定西定运等企业将其作为报班的前置条件,动态监控成为企业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应用。客运包车信息管理、机动车驾驶计时计程、一二级维修企业联网监控等系统应用日益加深。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单兵、执法车和应急指挥系统网络数据即时传输。
      亮点七:道路运输深化改革完成夯基垒台。坚持“一切以群众需要为中心”,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和出租车、驾培等改革会议,启动实施15项试点工作,认真研究道路运输行业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具体措施。强化道路运输融入综合运输体系的顶层设计,在兰州开通中川机场到武威、临夏、白银等市(州)的客运班车,在酒泉开通肃州到清水、柳园的客运班线,开展联程运输。科学调整客运班线停靠站点,道路运输由与多种运输方式自由竞争向综合服务转变。开展班线客运、包车客运经营服务质量招投标,科学配置运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统筹发展客运运力,有效调控了高铁并行沿线长途班线客运供给过剩问题。制定《“互联网+定制客运”试点工作意见》,通过联网售票、微信平台,开通城区到周边农村旅游景点、生态农业园、水果采摘地等旅游、休闲、娱乐的特色专线,提供商务出行、旅游观光、机场接送、定制班线等多样化服务。简化行政审批,为企业松绑,自主投放运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率先在兰州到平凉班线投入6辆“奔驰”17座豪华商务客车,实现了兰州、平凉两城之间“一票达到”出行服务,满足了旅客“接你到站、送你回家”无缝衔接的乘车需求。制定发布全省无车承运人试点方案,完成方案审核上报,甘肃物产集团等7家企业被确定为试点。稳步推进驾培服务模式改革,全省526所驾培机构中,515所安装使用计时培训系统,覆盖率达到97.9%,371所能提供“计时收费、先培后付”模式,覆盖率达到70.53%。加大政务服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联合省广播电台开办《车道有晴天》机动车维修咨询服务广播节目,为广大群众咨询技术、政策提供了便捷平台,参加交通运输部网上访谈、省上“阳光在线”直播节目,及时答复69起投诉咨询事项,加强了广大群众、经营者与行业管理部门的政务互动。
      亮点八:道路客运实名查验工作率先实现。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法》,借助全省举办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重大机遇,从2016年8月15日开始,通过深入调研,座谈研讨,加大技术支持,广泛宣传引导,全面落实全省道路旅客身份实名制工作。乘客在汽车客运站或网上售票服务平台购买汽车客票时,需凭有效身份证件购票,一张有效身份证件在同一车次只允许购买一张实名制车票。截至年底,全省三级以上的124家客运站全部实现实名购票、查验,成为继新疆之后全面实行实名查验的又一省份,为加强全省道路运输市场安全防控工作、从源头上提升服务、确保广大乘客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亮点九:交通一卡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制定《甘肃省交通一卡通工作实施方案》,选择武威、张掖、天水3市开展试点。2016年9月14日,甘肃省交通一卡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1月30日,甘肃省交通一卡通“丝路任我行”卡之“凉州卡”在武威市正式发售,这是我省首次发行的符合交通运输部互联互通标准的交通一卡通卡,可以在武威市区全部378辆公交车上刷卡使用,同时可与全国100多个城市实现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全国”。“凉州卡”的正式发行,标志着我省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标志着我省“互联网+交通3125行动”中五大工程之一的交通一卡通工程正式落地。张掖、天水等市部分公交线路实现了“一卡通”互联互通,其他市(州)正在测试秘钥,积极开展前期工作。12月6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督导组一行赴武威市调研交通一卡通工作,现场办理了两张卡片,亲自登上公交车体验了交通一卡通出行服务,充分肯定了我省在交通一卡通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亮点十:制定出台行业重点工作督查办法。争先创优体现素质,问绩问效检验能力。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制定《甘肃省道路运输行业重点工作督查督办管理办法(试行)》、《甘肃省道路运输行业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将重点工作纳入督察督办和目标任务考核范畴,强化问责问效。督查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督查督办范围、主要对象、责任分工、督查督办制度、督查督办程序、结果应用等内容,明确了责任,规范了流程,形成了“督”有重点、“查”有制度的工作机制和“抢抓落实、快抓落实、抓好落实”的工作氛围,做到年度计划、阶段性目标与重要发展战略相结合,实现决策部署与贯彻落实相统一,改进了工作作风,增强了责任意识,确保了政令畅通、决策落地,为全面推进新时期全省道路运输行业改革发展工作和政风行风建设,不断提升行业管理工作效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省运管局先后荣获中宣部、司法部、普法办“2011—2015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交通运输部“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和甘肃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等多项表彰。


甘肃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版权所有1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陇ICP备14001550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1288号